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像是现代战场的“隐形利剑”,在无形中决定着战争的走向。电子战的核心,就是对电磁频谱的掌控,这关系到军队的通信、导航、侦察监视等关键功能。谁掌握了电磁频谱,谁就能在战场上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从而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
近年来,中美在电子战领域的争论和观点颇多。2024年6月,互联网上盛传中美两军在南海进行了一场长达12小时的电子战,结果美军败退,菲律宾北部甚至出现了大规模断网现象。虽然这一消息后来被证实为假消息 ,但它反映出人们对电子战的高度关注和中美在该领域的较量。
自二战末期,美国便在B-24轰炸机上装备了杂波干扰系统,有效干扰敌方雷达,显著提升了美军轰炸机的生存率。战后,美国在电子战技术方面持续取得突破,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动用超过150种电子战飞机,对敌方雷达和导弹制导系统实施了广泛压制与干扰,其中"野鼬鼠"小队的战术创新尤为突出。
海湾战争中,电子战飞机的作用愈发显著,美军出动了4000余架次,对伊拉克的雷达、通信和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侦察、定位、干扰和打击,直接导致敌方防空和通信系统瘫痪,为联军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进入21世纪,美军在电子战领域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2020年,美军发布了《电磁频谱优势战略》,明确了电磁频谱作战的目标与方向。同时,美军还颁布了《联合电磁频谱作战》条令,将电磁频谱作战确立为新的作战类型,赋予电子战以新的使命。在技术装备上,美军在认知电子战、高功率微波武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E-3G预警机在空中更新电子战支援措施库,大幅缩短了任务数据重编程时间。
美国还研发了多种新型电子战装备,包括"蜂群"无人机电子战技术和太空军部署的"反通信系统"(CCS)Block 10.2,后者能够阻断敌方卫星通信。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及其盟友通过联合演习不断提升电子战能力,如"北方利刃2021"演习中,F-15利用"鹰爪"电子战系统压制敌方防御,协助F-35突破防线,展示了四代机与五代机在电子攻击战术上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电子战的早期发展阶段,我国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90年代初,中国的电子战实力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例如,在1994年,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通过电子战手段,对中国的防空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美军再次利用电子战飞机对中国华南地区的电子战系统进行了大规模、高密度的干扰,导致一线部队的通信系统暂时中断。
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激发了强烈的进取心和决心,大力发展电子对抗能力。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启动了"955工程",重点加强电子战领域的短板。
中国在电子对抗领域的技术进步显著,特别是在"高新工程"系列电子战飞机的研发与应用,以及歼-16D电子战战机的创新和投入使用,这些都反映出中国在电子战能力上的快速提升。
歼-16D作为新型近距离伴随干扰电子战机,具备强大的电子战能力,能够在战场上与美军展开较量。此外,中国还发展了歼-15D电子战机,其综合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美国的EA-18G电子战机。
再者,中国在电子战战术和策略上不断创新。从与美军在南海的电子对抗中可以看出,中国已经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中国出动运-9电子战飞机对美军RC-135W侦察机实施高强度干扰,展现了中国电子战能力的成熟和自信。
中国电子战能力的提升也得益于中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特别是在T/R组件的生产上。中国的320kA铝电解槽技术和360kA铝电解槽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为中国电子战设备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那么,如果中美发生电子战,会是什么局面呢?
首先,美国凭借其在电子战领域的长期发展和丰富的技术积淀,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实力基础。这一点在其装备如EA-18G“咆哮者”这款高端电子战战机中得到了体现。近年来,中国在电子战技术上的发展可谓是势不可挡,进步神速。电子战能力的提升,已经让中国在这一领域迅速迎头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实现了对美军的超越。
其次,从装备发展上,美军的电子战装备种类繁多,涵盖了从地面到空中的各个平台,比如“反通信系统”(CCS)Block 10.2这种专门用于拒止敌方卫星通信的地面系统。我国虽然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也在积极发展自己的电子战装备,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
然后,从实战经验上,美国在多次现代冲突中运用了电子战,比如在海湾战争中就大规模使用了电子战技术。中国虽然没有在近期的冲突中大规模使用过电子战,但也在积极通过演习等方式积累经验。
最后,从数量上看,美国的电子战机总数大约为180架,包括EA-18G约160架以及其他型号的电子战机,而中国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子战机数量已达到90架左右,其中歼-16D超过60架。中国电子战力量的质量和作战能力不容小觑。
中美两国在电子战领域的竞争呈现势均力敌的局面,谁输谁赢还真不好说。